运营是什么?如何理解运营?
运营是什么?如何理解运营?
上一篇了解了五花八门的运营岗位,你会发现其实各种运营,本质上就是与人和数据打交道,提升或者助力产品的价值提升。现在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理解 “运营” 这个职能。
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中会出现 “运营” 这样一个职能?
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到底该怎么定义和理解 “运营” 这件事?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 & 全貌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 “运营” 这样一个职能?
通过两个例子让你感受下 “运营”。
传统 “产品” 以水杯为例,在考虑是否购买水杯时。用户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功能,水杯可以用于喝水;第二个是体验,水杯的颜色、款式、抓握水杯时的触感,甚至一些别致的设计都会成为用户购买水杯的理由。
在这样的产品身上,其功能和体验构成了它的核心价值。
互联网产品:知乎。用户在考虑是否使用知乎时会考虑它的功能的,如:问答、关注他人。用户也会关注它的使用体验,例如网站设计的美观性和流畅度等。另外,在很大程度上用户使用知乎时因为知乎上活跃着一群高质量的人。
这就是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的一个很大的不同;除了设计驱动的产品功能和体验,用户参与也构成了互联网产品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公式:
传统产品价值 = 功能 + 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 = 功能 + 体验 + 用户参与价值
此处的 “用户参与价值” 包含三重含义:
- 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关注给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用户使用时间和用户黏性会自然增加一款产品的价值,例如,你的用户越多,就会越有人愿意在你这里持续投放广告。
- 在你的产品生态中,用户在互相给对方创造和提供价值。例如微信群、知乎等社区,以及淘宝、滴滴等平台。
- 用户因为对你产品的认可,愿意参与到你的产品设计、改善、传播、设置一些服务环节中为你贡献价值。这方面以小米的米粉最为著名。
为了给一款产品加上如上三种价值,我们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以经营一个微信群为例,我们可能就需要:
- 给一个群设定好一个主题;
- 将一批跟这个主题相匹配的人拉近这个群里;
- 明确群规,以规则界定清楚,哪些事情应该在群里做,哪些事情则不应该;
- 在群里定期抛出一些与群的主题定位相符的话题,并引导讨论,维护好群内的氛围;
- 定期组织其他线上线下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群成员熟悉起来,从而可以在群内展开更多的话题交流和碰撞。
跟 “推广” 和 “销售” 这样的单一的工作内容不同,这个复杂的过程确实更具备一种 “养成” 的感觉,即你通过你的一系列行为为一款产品增添了跟过的的价值,并令其可以面向用户良性运转起来。因此这样的一系列要做的事情,称呼为 “运营”。
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到底该怎么定义和理解 “运营”?
在五花八门的运营岗位中,有介绍过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对于 “运营” 职能的定义都是极其不同的。
从微观理解,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让一款产品或一个事物能够良性运转,那么从宏观角度理解,就是:
首先,任何一项业务,都存在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产品、用户、运营。
其次,任何一个产品,只有在与用户之间发生关系后,才具备价值。
再次,基于业务类型的不同,一款产品与用户间的关系类型会有很大差异。
最后,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我们的运营工作,应该更侧重于使用其中哪种运营手段,取决于你的业务类型,以及你的产品和用户间的关系类型的。
而运营的具体工作划分,或者各种运营手段的划分,无非两方面,一是拉新、引流、转化,二是用户维系。
运营,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落实到细节则比较琐碎。带着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运营,同时带着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 & 全貌是怎样的?
结合上图具体来讲,一个常见互联网公司运营部门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制定策略。在这个环节,我们可能需要先根据产品形态,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当前一些核心相关数据上面的表现,来制定我们的运营策略。
第二,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根据第一步中我们制定的运营策略,我们在第二步要开始进行目标拆分,并根据目标完成向内向外的资源(如运营经费、渠道等)争取和分配,以及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第三,执行落地,达成目标。有了策略和具体的规划、资源配备后,我们在这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文案、活动、事件传播、产品机制设计、用户维系、BD 拓展等具体运营手段来达成我们的目标。
第四,检测数据、调整方向。所有计划执行后,并不代表工作结束,我们需要学会手机数据,分析数据和相关用户反馈,并平局我们的运营工作成效,再根据数据和用户反馈寻找潜在问题、潜在产品方向和用户需求等,并将结论带入到下一轮的运营工作中进行验证。
下一期,讲讲互联网公司内部,“运营” 和 “市场” 两个职能的关联和区别。